(1)主鏈(backbone):由脫氧核糖和磷酸基通過酯鍵交替連接而成。主鏈有二條,它們(men) 似"麻花狀繞一共同軸心以右手方向盤旋, 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雙螺旋構型。主鏈處於(yu) 螺旋的外則,這正好解釋了由糖和磷酸構成的主鏈的親(qin) 水性。 所謂雙螺旋就是針對二條主鏈的形狀而言的。
(2)堿基對(base pair):堿基位於(yu) 螺旋的內(nei) 則,它們(men) 以垂直於(yu) 螺旋軸的取向通過糖苷鍵與(yu) 主鏈糖基相連。同一平麵的堿基在二條主鏈間形成堿基對。配對堿基總是A與(yu) T和G與(yu) C。堿基對以氫鍵維係,A與(yu) T 間形成兩(liang) 個(ge) 氫鍵。 DNA結構中的堿基對與(yu) Chatgaff的發現正好相符。從(cong) 立體(ti) 化學的角度看,隻有嘌呤與(yu) 嘧啶間配對才能滿足螺旋對於(yu) 堿基對空間的要求, 而這二種堿基對的幾何大小又十分相近,具備了形成氫鍵的適宜鍵長和鍵角條件。 每對堿基處於(yu) 各自自身的平麵上,但螺旋周期內(nei) 的各堿基對平麵的取向均不同。堿基對具有二次旋轉對稱性的特征,即堿基旋轉180°並不影響雙螺旋的對稱性。 也就是說雙螺旋結構在滿足二條鏈堿基互補的前提下,DNA的一級結構產(chan) 並不受限製。這一特征能很好的闡明DNA作為(wei) 遺傳(chuan) 信息載體(ti) 在生物界的普遍意義(yi) 。
(3)大溝和小溝:大溝和小溝分別指雙螺旋表麵凹下去的較大溝槽和較小溝槽。小溝位於(yu) 雙螺旋的互補鏈之間,而大溝位於(yu) 相毗鄰的雙股之間。這是由於(yu) 連接於(yu) 兩(liang) 條主鏈糖基上的配對堿基並非直接相對, 從(cong) 而使得在主鏈間沿螺旋形成空隙不等的大溝和小溝。 在大溝和小溝內(nei) 的堿基對中的N 和O 原子朝向分子表麵。
(4)結構參數:螺旋直徑2nm;螺旋周期包含10對堿基;螺距3.4nm;相鄰堿基對平麵的間距0.34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