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dong) 京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超微技術,在世界上成功利用電子自旋發電。這項技術有望應用於(yu) 磁傳(chuan) 感器或用來為(wei) 超小型電子器械電源。
據日本《讀賣新聞》10日報道,一般而言,利用磁力產(chan) 生電力,需要令磁鐵在線圈附近運動,讓磁場不斷發生變化。而東(dong) 京大學教授田中雅明的研究小組一開始曾致力於(yu) 尋找磁鐵不必運動就能產(chan) 生電力的方法,後來他們(men) 的目光被電子能像小磁鐵一樣運動的特性即電子自旋所吸引。
研究人員了一種新元件,元件中有镓、砷和錳等材料製成的微小磁鐵顆粒。這種磁鐵顆粒隻能讓擁有特定自旋方向的電子出入。研究人員把新元件放入相當於(yu) 較強*磁鐵的磁場中,觀測到發電元件產(chan) 生了21毫伏的電壓。
本次實驗時的溫度約為(wei) 零下270攝氏度。研究人員認為(wei) ,改良磁鐵的製作方法,有可能在室溫狀態下引發同樣現象。
這項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