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中山大學獲悉,由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賀雄雷的團隊,近期在染色質結構如何調節DNA突變工作上取得重要進展,相關(guan) 成果發表在3月9日的《科學》雜誌上。這是近十年來中山大學以*作者的身份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
據研究人員介紹,突變是生物演化的基礎,也是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人類的遺傳(chuan) 物質DNA由A、T、C和G四種堿基組成,其中C堿基很容易突變成為(wei) 類似物堿基U,並引起一係列連鎖反應,從(cong) 而引起人類遺傳(chuan) 物質的變異。統計表明,1/4的人類遺傳(chuan) 疾病是由上述突變引起。因此,關(guan) 於(yu) 該類突變在細胞內(nei) 是否或如何被調節是一個(ge) 研究價(jia) 值的問題。
賀雄雷團隊發現,真核生物細胞中核小體(ti) 結構可以抑製胞嘧啶C的水解脫氨,從(cong) 而降低胞嘧啶C到胸腺嘧啶T的突變。這個(ge) 發現揭示了染色質結構對遺傳(chuan) 核心事件——DNA突變的調節機製,對於(yu) 腫瘤發生機理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jia) 值,並對理解核生物基因組結構及生物進化具有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