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中科院碳與過渡金屬相互作用合作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碳與過渡金屬相互作用合作研究獲進展
更新時間:2013-08-26   點擊次數:858次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研究組與(yu) 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碳與(yu) 過渡金屬相互作用研究方麵取得進展,相關(guan) 結果發表在zui近一期的《納米快報》上(Nano Letter, 2011, 11 (2), pp 424–430,DOI: 10.1021/nl103053t)。

深入研究碳與(yu) 過渡金屬催化劑的相互作用,對於(yu) 理解合成氣轉化、烷烴活化、以及水煤氣變化等催化反應過程中的積碳產(chan) 生,抑製催化劑失活,提高催化劑的穩定性等具有重要的意義(yi) 。同時,此研究對於(yu) 理解石墨烯在金屬表麵的生長機理參考價(jia) 值。石墨烯作為(wei) 一種新型的二維碳材料,在高性能納米電子器件、複合材料、場發射、氣體(ti) 傳(chuan) 感器及能量存儲(chu) 等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前景。

李微雪研究員及其博士生馬秀芳同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R. Schaub課題組利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和隧道掃描電鏡實驗相結合,通過乙烯在Rh(111)表麵上吸附、程序升溫裂解,深入研究了Rh(111)表麵上石墨烯成核過程和生長機理。理論計算結果表明,成核難易程度及其前驅體(ti) 大小,由碳碳成鍵、碳和金屬成鍵的競爭(zheng) 相對強弱來決(jue) 定。在此基礎上,通過理論和實驗的合作,研究人員確定出在Rh(111)表麵上,石墨烯成核的前驅體(ti) 為(wei) 由七個(ge) 六圓環、共計24個(ge) 碳原子的團簇組成;成核前驅體(ti) 形成後,碳團簇進一步通過SmoluchowskiRipening機理生長為(wei) 完整的石墨烯。

由於(yu) 碳與(yu) 金屬相互作用的強弱程度會(hui) 隨著金屬催化劑以及表麵取向的不同而不同,該研究結果意味著可以通過改變催化劑的組分及結構,來影響催化劑表麵積碳成核的難易程度,控製前驅體(ti) 尺寸的大小,從(cong) 而有助於(yu) 提高催化劑的抗積碳、抑製失活的能力。

該研究結果對如何進一步提高大規模製備高質量的石墨烯也具有一定的啟發價(jia) 值。

 

推薦收藏該企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