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yu) 健康研究院科學家們(men) 在幹細胞領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該院院長裴端卿實驗室研究發現,維生素C能夠將原先每1萬(wan) 至10萬(wan) 個(ge) 細胞,才能有一個(ge) 細胞轉化為(wei) 多能幹細胞的低效率,提高到10%的率,這一重大發現已經引起美國有關(guan) 研究機構的高度關(guan) 注。
“海歸派”科學家裴端卿12月24日告訴中新社記者,2006年8月,日本的山中伸彌在世界上從(cong) 小鼠成體(ti) 細胞中獲得功能與(yu) 胚胎幹細胞類似的“誘導多能幹細胞”,即iPS細胞。這一方法將已喪(sang) 失分化性的成體(ti) 細胞恢複了類似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直接將其轉化為(wei) 具有胚胎幹細胞功能的多能幹細胞。如果這一技術應用於(yu) 人類疾病治療,既有廣泛運用的潛能又不產(chan) 生倫(lun) 理問題,備受各國科學家、媒體(ti) 、公眾(zhong) 與(yu) 政府的關(guan) 注與(yu) 期待。
但是iPS轉化效率過低成為(wei) 一直困擾科學家們(men) 應用該技術的瓶頸,正如裴端卿博士詮釋的那樣:“如果將iPS技術的誕生比作火車的發明,早期的iPS技術就相當於(yu) *列火車時速僅(jin) 為(wei) 四公裏一樣,這大大限製了其應用。”
這個(ge) 問題,由中國科學院裴端卿的科研小組給出了答案:維生素C在這方麵的作用。這個(ge) 重大的革新性發現,能夠將原先的每1萬(wan) 至10萬(wan) 個(ge) 細胞,才能有一個(ge) 細胞轉化為(wei) 多能幹細胞的低效率,提高到10%的率。這個(ge) 發現可以比喻為(wei) 將火車的速度由4公裏/小時提高到現在的高速鐵路400公裏/小時的水平。
該項成果將於(yu) 美國時間今年12月24日在世界幹細胞雜誌《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布,並且被選為(wei) 封麵文章,這是來自中國的相關(guan) 科研成果*次獲此殊榮。此項研究成果開啟了幹細胞研究的一個(ge) 新的方向,預計將不斷地推出創新性成果。不僅(jin) 在基礎理論研究中,而且在應用研究中,例如人口健康、家畜繁殖、動物保護等領域都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