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名】 Jí Lí
【英文名】 FRUCTUS TRIBULI
【別名】 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
【來源】 本品為(wei) 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幹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幹,打下果實,除去雜質。
【性狀】 本品由5個(ge) 分果瓣組成,呈放射狀排列,直徑7~12mm。常裂為(wei) 單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狀,長3~6mm;背部黃綠色,隆起,有縱棱及多數小刺,並有對稱的和短刺各1對,兩(liang) 側(ce) 麵粗糙,有網紋,灰白色。質堅硬。無臭,味苦、辛。
【鑒別】 本品粉末黃綠色。纖維木化,上下層縱橫交錯排列,少數單個(ge) 散在,有時纖維束與(yu) 石細胞群相連結。石細胞長橢圓形或類圓形,成群。種皮細胞多角形或類方形,直徑約30μm,壁網狀增厚,木化。草酸鈣方晶直徑8~20μm。
【炮製】 蒺藜除去雜質。
炒蒺藜取淨蒺藜,炒至微黃色,碾去刺即可。
鹽蒺藜取去刺蒺藜,用鹽水拌勻,悶透,用小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晾幹。
【性味】 辛、苦,微溫;有小毒。
【歸經】 歸肝經。
【功能主治】 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用於(yu) 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
【用法用量】 6~9g。
【貯藏】 置幹燥處,防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