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研生試劑-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詳解
研生試劑-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詳解
更新時間:2014-05-22   點擊次數:887次

                      

摘要:病原生物學是研究病原生物的形態、結構、生命活動規律以及與(yu) 機體(ti) 相互作用關(guan) 係的一門學科,主要包括醫學微生物學和人體(ti) 寄生蟲學。醫學微生物學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與(yu) 人類疾病的關(guan) 係問題,包括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命特征或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與(yu) 致病機理、感染與(yu) 免疫、特異性診斷和防治等問題; 人體(ti) 寄生蟲學是研究人體(ti) 寄生蟲的形態結構、生活史、致病機製、實驗診斷、流行規律與(yu) 防治措施的一門科學;免疫學是研究機體(ti) 免疫係統的組成、結構與(yu) 功能、免疫應答的發生機製以及免疫學在疾病診斷與(yu) 防治中應用的一門科學。

一. 實驗要求
1. 實驗前必須掌握與(yu) 實驗相關(guan) 的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寄生蟲學及醫學免疫學基礎理論。做好預習(xi) ,明確實驗目的與(yu) 實驗內(nei) 容。
2. 對於(yu) 設計性實驗,在老師的指導下,注意發揮自身潛能,勤於(yu) 思考,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3. 在實驗過程中做到三嚴(yan) :嚴(yan) 肅、嚴(yan) 格、嚴(yan) 謹。如實記錄實驗結果,按規定完成實驗報告。對於(yu) 失敗實驗結果要分析原因,必要時重複實驗。
4. 嚴(yan) 格遵守實驗室規則。

二. 實驗室規則
1.進實驗室穿工作服,離開時脫下,反折。
2.除必需教材、文具外,其他物品禁止帶入實驗室。
3.按規定位置就坐。保持實驗室安靜,不得隨意走動、進出。
4.實驗室內(nei) 禁止飲食、吸煙。謹防經口感染病原。
5.實驗操作應嚴(yan) 格按實驗指導和教師的要求進行。
6.實驗過程中若不慎將傳(chuan) 染性標本汙染桌麵、手及其他物品時,應立即報告老師緊急處理,不得擅自處理。常見處理如下:
(1)皮膚破傷(shang) :先除盡異物,用無菌生理鹽水洗淨後,塗以2%紅汞或2%碘酒,必要時進行包紮。
(2)灼傷(shang) :塗以凡士林油,5%鞣酸或2%苦味酸。
(3)化學藥品腐蝕傷(shang) :若為(wei) 強酸,先用大量清水衝(chong) 洗,再以5%碳酸氫鈉或氫氧化銨溶液洗滌中和之;強堿腐蝕傷(shang) ,則先以大量清水衝(chong) 洗後,再用5%醋酸或5%硼酸溶液洗滌中和之。若受傷(shang) 部位是眼部,經過上述步驟處理後,zui後滴入橄欖油或液體(ti) 石
臘1、2 滴,滋潤之。
(4)吸入病菌菌液:應立即吐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內(nei) 消毒,並用1:1000高錳酸鉀漱口;根據菌類不同,必要時需服藥預防。
(5)細菌汙染衣物:應立即脫下,放入3%來蘇爾或3%氯胺液內(nei) 浸泡半小時,或仔細包好經高壓蒸汽消毒後清洗。
(6)菌液汙染桌麵:傾(qing) 倒適量2-3%來蘇爾或0.5% 84 消毒液於(yu) 汙染處,浸泡半小時後抹去。若手上沾有活菌,應浸泡於(yu) 上述消毒液10-20 分鍾後,再以肥皂水衝(chong) 刷之。
7.看示教時,未經允許,不得移動顯微鏡推進尺。
8.愛護實驗室器材及設備,認真填寫(xie) 實驗設備使用紀錄。不慎發生損壞時,應立即報告老師,照章賠償(chang) 。
9.實驗結束後,凡使用過的實驗器材必須放在地點,如吸過菌液的吸管,毛細吸管要投入含有2-3%來蘇爾或0.1%新潔爾滅的玻璃筒中,或置“待消毒”處,不得放在桌上,亦不可衝(chong) 洗於(yu) 水槽內(nei) 。用過的波片也應放於(yu) 含有消毒液的容器內(nei) 。需要培養(yang) 的實
驗材料集中後放入溫箱中培養(yang) 。
10.實驗完畢,應及時清理實驗室(包括桌麵,地麵,試驗用具等),值日生打掃室內(nei) 衛生,管好門窗、水電。離開實驗室前,將雙手在消毒液內(nei) 浸泡3-5分鍾,再用清水洗淨,方可離室。

三. 顯微鏡的使用
(一)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基本結構
光學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包括光學和機械兩(liang) 個(ge) 部分。光學部分主要有目鏡、物鏡、鏡筒、內(nei) 置光源(或反光鏡)、光闌等;機械部分包括鏡座、鏡臂、調節螺栓、載物台、夾持器、
轉換器、粗調焦手輪及細調焦手輪等。(見圖1-1)


圖1 光學顯微鏡的基本結構示意圖

(二)顯微鏡(油鏡的使用)

顯微鏡的物鏡一般有低倍鏡、高倍鏡及油鏡。病原生物學實驗中zui常用者為(wei) 油鏡。
1.油鏡的原理 使用油鏡時需在玻片上滴加香柏油。由於(yu) 從(cong) 標本玻片上透過的光線,因介質密度不同,部分光線發生折射散失,使射入物鏡光線減少(高倍鏡孔徑較大,影響不顯著),因油鏡的孔徑較小,進入的光線則不夠,致使物象顯現不清。當在油鏡與(yu) 標本片之間加香柏油後,香柏油折射率(n=1.515)和玻璃的折射率(n=1.52),因此可增加進入透鏡的光線,使視野亮度加強。

2. 在油鏡頭上常有下列幾種標記:①放大倍數是90×或100/;若鏡筒的長度不變,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乘以物鏡的倍數。②鏡頭下緣有一白色線圈或黑色線圈;③刻有
“油”或外文“HI”、“Oel”、“Oil”等字樣。④油鏡頭的長度大於(yu) 低倍鏡和高倍鏡。

3. 使用方法
① 對光 轉動轉換器,將低倍鏡鏡頭(4 倍、10 倍)轉至載物台中央透光孔位置,打開透光光闌,對光,直至目鏡中出現光線zui明亮、zui均勻的視場為(wei) 止。顯微鏡的光源可分為(wei) 內(nei) 置光源和外置照明。內(nei) 置光源:接通電源,按下底座的開關(guan) ,電源打開即可。外置光源:將光圈放到zui大位置,在用眼睛觀察目鏡的同時,轉動反光鏡使其朝向光源(自然光或燈光),使視野中的光線zui明、均勻。如靠近光源,可用平麵反光鏡,如距光源較遠,可用凹麵反光鏡。根據所觀察的標本,升降集光器和縮放光圈,以獲*光度。一般染色標本用油鏡檢查時,光度宜強,可將光圈開足,集光器上升至與(yu) 載物台相平;檢查未染色標本用低倍鏡或高
倍鏡觀察時,應適當縮小光圈,下降集光器,使光度減弱。
② 裝片 將標本片放置在工作台的夾持器中,用夾持起移動標本片至工作台開口中心(透光孔處)。
③ 調節焦距 通過旋轉粗調焦手輪,將載物台升到zui高限定位置(製片不能觸到物鏡),此時已準備好調焦。使用4 倍或10 倍物鏡,在目視目鏡的同時,旋轉粗調手輪,使工作台緩慢下降,在目視目鏡中觀察到的清晰的圖像時,再調節光闌聚光鏡孔,選擇與(yu) 物鏡相匹配的孔,調節微調焦手輪,使視野中的圖像zui清晰。用低倍鏡找出標本的範圍,然後提高鏡筒,在標本的待檢部位加一小滴香柏油,慢慢將油鏡頭浸於(yu) 油中,但勿接觸玻片。然後,自目鏡處一麵觀察,一麵微轉動粗調節器,使鏡筒徐徐上升,待看到模糊物象時,改用細調節器調至物象清晰。如果是滴片標本,先滴一滴標本在玻片上,輕輕蓋上蓋玻片。加蓋玻片時,先將蓋玻片的一邊與(yu) 在玻片上的水滴邊緣接觸,然後自一側(ce) 輕輕放下,先在低倍鏡下觀察,然後在高倍鏡下觀察,通過改變光圈的大小或轉動細調焦手輪。
 

 

推薦收藏該企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