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研生試劑-循環農業模式助力農村經濟發展
研生試劑-循環農業模式助力農村經濟發展
更新時間:2014-06-27   點擊次數:919次

入冬以來,平山縣東(dong) 回舍村的村幹部在這個(ge) 農(nong) 閑季節卻格外忙,一方麵忙著跟平山縣金鑫乳業(ye) 有限責任公司商洽擴大合作事項,一方麵忙著跟村民談通過土地流轉集中連片發展大棚蔬菜……從(cong) 過去單一的奶牛養(yang) 殖,到如今集奶牛養(yang) 殖、沼氣發電、有機肥、大棚蔬菜、黑木耳種植等於(yu) 一體(ti) ,金鑫公司用整整10年的時間形成了完整的循環農(nong) 業(ye) 模式。在這個(ge) 完整的循環鏈條上,包含著一個(ge) 個(ge) 企業(ye) 獲利、農(nong) 民增收、效益倍增的重要環節。

在奶牛養(yang) 殖場,平山縣金鑫乳業(ye) 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焦新國算了這樣一筆賬:牛場現在存欄720頭,其中產(chan) 奶牛260頭,日產(chan) 鮮奶約為(wei) 5噸。按當前市場價(jia) 每天收入26000元,利潤大概是8000元,一年的利潤約300萬(wan) 元。

不僅(jin) 是養(yang) 牛的收入,和養(yang) 牛相關(guan) 聯的還有沼氣發電。在距養(yang) 牛場不足百米的地方有一座沼氣發電廠,平山縣新能源辦公室主任楊素堂領著我們(men) 從(cong) 牛糞入料、攪拌、發酵、發電、沼渣和沼液收集等一樣樣地看過來,“這是平山縣的*座沼氣發電廠,日發電2000千瓦時。”楊素堂說,“原來發的電隻是養(yang) 牛場和周邊村用,2013年10月份並網後,預計年發電收入可達46萬(wan) 元。”

“循環農(nong) 業(ye) 帶來的效益可以說是成倍增長。”焦新國告訴記者,“以前養(yang) 牛,牛糞沒辦法處理,一噸牛糞隻收20元錢,還得求著人家來拉。2010年建起沼氣發電廠後,公司又投資30萬(wan) 元購置了設備,利用沼氣發電產(chan) 生的沼渣、沼液有機肥,100斤能賣到40元,每年能賣出去5000噸!不僅(jin) 解決(jue) 了糞便汙染問題,也催生了一個(ge) 新的產(chan) 業(ye) 鏈條——有機肥。”

焦新國的話在東(dong) 回舍村再次得到了驗證。2012年,金鑫公司投資900餘(yu) 萬(wan) 元,流轉土地300畝(mu) ,在東(dong) 回舍村和北水村建起了70個(ge) 蔬菜大棚。公司負責提供沼液、有機肥、技術,並保障蔬菜的銷路,采取承包種植的辦法經營。種了20多年蔬菜的東(dong) 沿興(xing) 村人蓋堂堂,看準了這個(ge) 機會(hui) ,一下子承包了15個(ge) 大棚。“咱的都是有機蔬菜,安全又好吃,銷路根本不愁。早晨剛賣給北國超市4000斤黃瓜,2.5元一斤,毛收入1萬(wan) 。”蓋堂堂說,在金鑫種菜效益很高,除去租金和人工等成本,15個(ge) 棚一年的利潤超過40萬(wan) 元。“現在種一年菜掙的錢,頂我以前種10年的!”

而隨著企業(ye) 產(chan) 業(ye) 鏈條的延伸,規模擴大、效益增加,受益的農(nong) 民也是越來越多。北水村村民杜三旦一直在養(yang) 牛場當門衛,老杜掐著手指頭給記者算著賬:流轉給集團1.7畝(mu) 地,一年是2550元;自己當門衛,月薪1200元;媳婦是擠奶工,月薪1700元,二人一年工資總計34800元。家裏還有5畝(mu) 地,種些玉米、花生,玉米連秸稈一起賣給養(yang) 牛場搞青貯,也能收入2000元左右。一筆筆算下來,夫妻倆(lia) 一年能掙近4萬(wan) 元。

土地租金、奶牛托管、秸稈青貯、蔬菜種植、打工工資……當地農(nong) 民通過不同的形式,從(cong) 每一個(ge) 鏈條上都可以獲得一份相應的收入。與(yu) 杜三旦一樣,西馬舍口村57歲的馬吉林也在牛場打工。不同的是,馬吉林除了做飼養(yang) 員工作,還有自己的奶牛在這裏托管。從(cong) 2008年至今,馬吉林的奶牛已由2頭繁殖到6頭,每年能分到12000元。加上做飼養(yang) 員一年掙的24000元,日子過得很富裕。這個(ge) 曾經的貧困戶,如今早已脫了貧。“不僅(jin) 能輕鬆供孩子上學讀書(shu) ,而且還有了10多萬(wan) 元的存款。”

奶牛托管,是金鑫公司在2008年針對水庫移民村貧困戶推出的優(you) 惠政策。“牛是老百姓的,隻是托管在這裏。公司負責喂養(yang) 、防疫、銷售等,他們(men) 什麽(me) 都不用管,每年等著分紅就行了。”焦新國說:“現在有20多戶的100頭牛托管在這裏,一頭牛每年分紅2000元。”

“企業(ye) 要掙錢,更要帶著老百姓一起掙錢。”焦新國表示,公司正在建設的食用菌良種繁育及示範基地將是又一個(ge) 雙贏的項目。該基地位於(yu) 古月鎮北古月村,占地500畝(mu) ,2014年建成後,年產(chan) 黑木耳19萬(wan) 公斤,菌棒160萬(wan) 個(ge) ,年總產(chan) 值1300萬(wan) 元,可實現利潤400萬(wan) 元。

“開春後,就可以把菌棒擺到地裏了。保守說,一畝(mu) 地能純掙1萬(wan) 元。”技術員趙海柱告訴記者,“3年後,我們(men) 將擴大到3000畝(mu) ,可帶動1000多戶庫區移民脫貧致富。”

 

推薦收藏該企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