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核酸探針標記的實驗過程
核酸探針標記的實驗過程
更新時間:2015-10-14   點擊次數:1027次

實驗原理

    分子生物研究中,zui常用的探針即為(wei) 雙鏈DNA探針,它廣泛應用於(yu) 轉基因植物拷貝數的鑒定、臨(lin) 床診斷等方麵。雙鏈DNA探針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下列兩(liang) 種:切口平移法和隨機引物合成法。

    切口平移法(nick translation) 當雙鏈DNA分子的一條鏈上產(chan) 生切口時,E.coli DNA聚合酶Ⅰ就可將核苷酸連接到切口的3'羥基末端。同時該酶具有從(cong) 5'→3'的核酸外切酶活性,能從(cong) 切口的5'端除去核苷酸。由於(yu) 在切去核苷酸的同時又在切口的3'端補上核苷酸,從(cong) 而使切口沿著DNA鏈移動,用放射性核苷酸代替原先無放射性的核苷酸,將放射性同位素摻入到合成新鏈中。zui合適的切口平移片段一般為(wei) 50-500個(ge) 核苷酸。切口平移反應受幾種因素的影響: (a) 產(chan) 物的比活性取決(jue) 於(yu) [α-32P]dNTP的比活性和模板中核苷酸被置換的程度。(b) DNA酶的用量和E.coli DNA聚合酶Ⅰ的質量會(hui) 影響產(chan) 物片段的大小。(c) DNA模板中的抑製物如瓊脂糖會(hui) 抑製酶的活性, 故應使用仔細純化後的DNA。

實驗試劑

(1) 10×切口平移緩衝(chong) 液:  0.5M/L Tris-Cl (pH7.2);  0.1M/L MgSO4; 10mM/L DTT;  100ug/ml BSA。

(2) 未標記的dNTP原液:除同位素標記的脫氧三磷酸核苷酸外,其餘(yu) 3種分別溶解於(yu) 50mM/L Tris·Cl (pH7.5)溶液中,濃度為(wei) 0.3mM/L。

(3) [α-32P] dCTP或[α-32P]dATP:400 Ci/mM, 10uCi/ul。

(4)E.coli DNA聚合酶Ⅰ:(4單位/ul):溶於(yu) 50ug/ml BSA, 1mM/L DTT, 50%甘油,50mM/L Tris·Cl(pH7.5)中。

(5) DNA酶:1mg/ml。

(6) EDTA :200mM/L (pH8.0)。

(7) 10M/L NH4Ac。

實驗步驟

(1) 按下列配比混合:

未標記的dNTP 10ul

10×切口平移緩衝(chong) 液 5ul

待標記的DNA 1ug

[α-32 P]dCTP或dATP(70uCi) 7ul

E.coli DNA聚合酶 4單位

DAN酶 I 1ul

加水至終體(ti) 積 50ul

(2) 置於(yu) 15℃水浴60分鍾。

(3) 加入5ul EDTA終止反應。

(4) 反應液中加入醋酸銨,使終濃度為(wei) 0.5M/L, 加入兩(liang) 倍體(ti) 積預冷無水乙醇沉澱回收DNA探針。

注意事項

1、3H,32P及35S標記的dNTP都可使用於(yu) 探針標記,但通常使用[α-32 P]-dNTP。

2、DNA酶Ⅰ的活性不同,所得到的探針比活性也不同,DNA酶Ⅰ活性高,則所得探針比活性高,但長度比較短。

 

推薦收藏該企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