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途徑 各種汙染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和媒介發生:
[1] 空氣 空氣是擴散微生物的主要途徑。由於(yu) 空氣流動性大,在操作場地與(yu) 外界隔離不嚴(yan) 和消毒不充分的情況下,外界不潔空氣很容易侵入造成汙染。因此,培養(yang) 設施不宜置於(yu) 通風場所。現各實驗室普遍應用淨化工作台,能產(chan) 生無菌的屏障氣流,可防止不潔空氣汙染。淨化工作台使用過久,過濾層受塵埃堵塞情況下,工作時不帶口罩或外界氣流過強、汙染空氣均可進入操作野,導致汙染。又不同季節和不同地區空氣內(nei) 含菌數不同;炎熱夏季尤其南方多雨地區空氣濕度大、含菌數量多,工作應特別注意。空氣是不斷流動的;雖用消毒措施也難以排出空氣中所有微生物,但每立方米內(nei) 含菌數不應超過 1--5 個(ge) 。
[2] 器材 培養(yang) 器皿和容器洗刷不淨殘留汙物、培養(yang) 用液滅菌不*等,都可引入有害物。
[3] 操作 實驗操作馬虎、動作不準確、消毒觀念不強,使用的吸管、刀、剪沾染微生物等;或封瓶口時不嚴(yan) ,都可發生汙染。同時培養(yang) 兩(liang) 種以上,操作不慎,使用同一吸管或培養(yang) 用液,可能導致細胞交叉汙染。
[4] 血清 血清也是汙染的來源,有的市售血清製備水平低、檢測不嚴(yan) ,常已被支原體(ti)
和病毒汙染。
[5] 組織 初代培養(yang) 組織常有汙染;有的是在手術中汙染,有的本身可能是被汙染的組織(如
已經發生潰爛的腫瘤組織);手術用碘酒消毒後,擦拭不淨可能混入碘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