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免疫係統與腫瘤的相互關係
免疫係統與腫瘤的相互關係
更新時間:2015-12-04   點擊次數:1821次

    2002年,美國腫瘤生物學家希雷伯(R.D Schreiber)提出了一個(ge) 稱之為(wei) “腫瘤免疫編輯"(Cancer Immunoediting)的假說。根據免疫編輯理論,免疫係統不但具有排除腫瘤細胞的能力,而且還具有促進腫瘤生長的作用。癌在機體(ti) 內(nei) 發生、發展是一個(ge) 免疫係統與(yu) 癌細胞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在這個(ge) 過程中,免疫係統在清除一些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對另一些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如腫瘤的抗原性)進行重塑(Reshape),也即所謂的“免疫編輯"。被免疫編輯過的腫瘤細胞惡性程度越來越高,對免疫攻擊的抵抗力越來越強,直至zui終摧毀機體(ti) 的免疫係統,造成腫瘤細胞的惡性生長並擴散。

    腫瘤的免疫編輯理論認為(wei) ,免疫係統與(yu) 腫瘤的相互關(guan) 係可以分為(wei) 三種不同的狀態(Phase)。*種稱為(wei) “清除"(Elimilation)狀態。在這個(ge) 狀態下由於(yu) 新生的腫瘤具有較強的抗原性,較易被免疫係統識別並將其清除。非特異的天然免疫機製(如吞噬細胞,天然殺傷(shang) 細胞等)和特異的獲得性免疫機製(如CD4+T細胞,CD8+T細胞)都參與(yu) 這個(ge) 腫瘤細胞的清除過程。免疫係統清除腫瘤細胞的這個(ge) 過程具有經典的免疫監視理論的特點。如果清除過程*,腫瘤細胞被*排除,免疫編輯過程就此結束。如果一些變異的腫瘤細胞逃過了免疫編輯的“清除"作用而存活下來,它們(men) 與(yu) 免疫係統的關(guan) 係就進入了第二種狀態,即“平衡"(Equilibration)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腫瘤細胞的抗原性減弱,因而不會(hui) 輕易被免疫係統識別和清除,但又時時處在免疫係統的清除壓力下,因而不能過度生長,表現為(wei) 檢查不到可見的腫瘤。特異的獲得性免疫是維持這種平衡狀態的主要機製,一般認為(wei) 天然免疫機製不參與(yu) 這個(ge) 過程。免疫係統和腫瘤細胞的這種平衡狀態可以維持幾年、十幾年甚至終身都不發生變化。因此,免疫編輯的平衡狀態實際上就是一種帶瘤生存狀態。但這種平衡狀態是動態的,腫瘤細胞在免疫係統的壓力下,其基因有可能會(hui) 發生變化,這種基因突變產(chan) 生的“積累效應"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可能打破平穩,使免疫係統與(yu) 腫瘤的關(guan) 係進入“逃逸"(Escape)階段。在這個(ge) 階段的腫瘤可以產(chan) 生一係列惡性表型,如不能表達MHC分子,或不能產(chan) 生腫瘤肽。由於(yu) MHC+腫瘤肽是T細胞識別腫瘤細胞的靶標,腫瘤細胞的這種變化,就使T細胞失去了對它的識別能力,使它逃脫了免疫殺傷(shang) 。此外,腫瘤細胞會(hui) 使自已的細胞凋亡信號通路發生變化,使免疫細胞誘導的腫瘤細胞凋亡機製失效。同時,腫瘤細胞快速生長形成的腫瘤會(hui) 產(chan) 生一個(ge) 抑製免疫細胞的微環境,在這個(ge) 微環境中,腫瘤細胞會(hui) 釋放一些具有免疫抑製功能的分子,如轉化生長因子β,IL-10,等,並能誘導產(chan) 生表達CTLA-4的調節T細胞,對其他免疫細胞產(chan) 生抑製作用,導致免疫係統產(chan) 生對腫瘤的免疫耐受。到這個(ge) 階段,免疫係統的抗腫瘤機製已全麵崩潰,腫瘤生長*失控並廣泛轉移。免疾編輯的終點也就是機體(ti) 的死亡。

    免疫編輯的上述三個(ge) 階段在時相順序上是相對的。每個(ge) 階段持續的時間與(yu) 原發腫瘤的性質(惡性程度),以及機體(ti) 的免疫狀態密切相關(guan) 。當機體(ti) 的免疲功能急劇下降,如生活突發事件引起的應激狀態(Stress),長期使用免疫抑製藥(如器官移植後),衰老等狀態下,腫瘤有可能越過“排除"階段,甚至直接進入“逃逸"期。臨(lin) 床發現一些人,由於(yu) 突發性的生活應激事件,如喪(sang) 偶或親(qin) 人突然死亡等原因,會(hui) 使病人在短時間內(nei) 突發腫瘤並迅速擴散。與(yu) 此相反,免疫編輯也會(hui) 發生逆向發展的過程。臨(lin) 床實踐中時有發現,通過適當的臨(lin) 床幹預,一些已發生了腫瘤轉移的中、晚期癌症患者,也可以獲得臨(lin) 床治愈。甚至一些晚期癌細胞已廣泛轉移的患者出現腫瘤*消失的現象也時有報道。在這個(ge) 免疫編輯理論中,我們(men) 特別感興(xing) 趣的是“平衡"階段。大量的實驗研究和臨(lin) 床實踐都證明,帶瘤生存狀態確實大量存在。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用低劑量的化學致癌物刺激的小鼠,不會(hui) 發生肉眼可見的腫瘤,但是用抗T細胞單克隆抗體(ti) 去除小鼠的T細胞後,小鼠的腫瘤立即迅速生長出來。另一個(ge) 有趣的臨(lin) 床觀察發生在二個(ge) 接受同一供者的腎移植患者身上:他們(men) 在腎移植後不久,都患了皮膚癌。配型檢查結果發現,二者的癌細胞都是供體(ti) 來源的。事後病曆檢查發現,這個(ge) 提供移植腎的供者在16年前曾患過惡性黑色素瘤,後被“治愈"了。而實際上,這種臨(lin) 床治愈並不表示腫瘤細胞已*消失,它們(men) 仍有可能以不可見的方式隱伏在身體(ti) 各處,即處於(yu) 所謂的“平衡"狀態。在這個(ge) 供腎者,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16年都沒有發生變化。但其腎髒一旦植入免疫功能低下的腎移植患者體(ti) 內(nei) 時,則平衡被迅速打破,並直接發展到“逃逸"期,形成明顯腫瘤。屍體(ti) 解剖的研究發現,相當高比例達的高齡死亡老人的甲狀腺或前列腺中都可以找到癌,而他們(men) 生前並沒有表現出腫瘤症狀。這些結果表明,免疫係統與(yu) 癌細胞長期處於(yu) “平衡"階段,也許可以成為(wei) 一種常態。

 

推薦收藏該企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