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革蘭氏染色液染色法
革蘭氏染色液染色法
更新時間:2016-02-29   點擊次數:1543次

    革蘭(lan) 氏染色液染色法是細菌學中zui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1884 年 由丹麥醫師 Gram 創立。方法是先將細菌用結晶紫染色,加媒染劑(增加染料和的親(qin) 和力)後,用脫色劑(酒精或丙酮)脫色,再用複染劑染色。如果細菌 不被脫色而保存原染液顏色者為(wei) 革蘭(lan) 陽性菌(G+);如被脫色,而染上複染液的顏 色者為(wei) 革蘭(lan) 陰性菌(G-)。此染色法可將所有具有細胞壁的細菌分為(wei) 兩(liang) 大類:革蘭(lan) 陽性菌和革蘭(lan) 陰性菌。
 
    單染色法:隻能觀察微生物的大小、形狀、和細胞排列狀況,但不能鑒別微生物以及它的特殊構造等。

    複染色法:用兩(liang) 種或兩(liang) 種以上染色液進行染色,有協助鑒別微生物的作用,故也稱鑒別染色法。常用的有:革蘭(lan) 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法等。
 
    染色原理: 現在認為(wei) 細菌對革蘭(lan) 染色的不同反應主要是革蘭(lan) 陽性菌和陰性菌 的細胞壁結構與(yu) 化學組成不同。革蘭(lan) 陽性菌的細胞壁較厚,肽聚糖含量多,且交 聯度大,脂類含量少,經95%乙醇脫色時,肽聚糖層的孔徑變小,通透性降低,與(yu) 結合的結晶紫與(yu) 碘的複合物不易被脫掉,因此細胞仍保留初染時的顏色。而革蘭(lan) 陰性菌的細胞壁較薄,含有較多的類脂質,而肽聚糖的含量較少,乙醇脫 色時溶解外層類脂質,增加了細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結晶紫和碘的複合物易 於(yu) 滲出,結果細胞被脫色,經複染後,又染上複染的顏色。
 
1. 革蘭(lan) 氏染色 

(1)塗片

(2)初染:在做好的塗麵上滴加草酸銨結晶紫染液,染1分鍾,傾(qing) 去染液,流水衝(chong) 洗至無紫色。

(3)媒染:先用新配的路哥氏碘液衝(chong) 去殘水,而後用其覆蓋塗麵1分鍾,後水洗。

(4)脫色:除去殘水後,滴加95%酒精進行脫色約15-20秒,後立即用流水衝(chong) 洗。

(5)複染:滴加番紅染色液,染3-5分鍾,水洗後用吸水紙吸幹。

(6)鏡檢:觀察染色結果並繪圖。

2. 染色過程:塗片(大腸杆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幹燥→固定→初染(結晶 染色過程: 紫染色 1min)→媒染(碘 1min)→水洗→95%乙醇脫色(1min)→複染(番紅花 紅染色 1min)→幹燥→鏡檢(油鏡)

3. 油鏡的使用與(yu) 保養(yang)

(1)在需觀察部位的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然後慢慢轉動油鏡,在轉 換油鏡時,從(cong) 側(ce) 麵水平注視鏡頭與(yu) 玻片的距離,使鏡頭浸入油中而 又不以壓破載玻片為(wei) 宜。 

(2)用雙眼觀察目鏡,並慢慢轉動粗調節器至出現模糊物象,然後用細調節器至物象清晰為(wei) 止。 

(3)如果不出現物象或者目標不理想要重找。

4)油鏡使用完畢,先用擦鏡紙沾少許乙醇將鏡頭上和標本上的香柏油 擦去,然後再用幹擦鏡紙擦幹淨。

 

 

推薦收藏該企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