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白細胞的詳細介紹
白細胞的詳細介紹
更新時間:2016-04-08   點擊次數:972次


   白是一個(ge) 很大眾(zhong) 化的話題,因為(wei) 到醫院看病經常會(hui) 做化驗檢查,而zui常做的是血常規檢查,血常規檢查中zui多用途的就是白細胞計數和分類。因此公眾(zhong) 有必要對其進行初步的了解,儲(chu) 備相關(guan) 的基礎知識。
   白細胞俗稱白血球,是人體(ti) 血液中非常重要的一類血細胞。白細胞在人體(ti) 中擔負許多重任,它具有吞噬異物並產(chan) 生抗體(ti) 的作用,機體(ti) 傷(shang) 病的損傷(shang) 治愈能力,抗禦病原體(ti) 入侵的能力,對疾病的免疫抵抗力等。人身體(ti) 有不適時,經常會(hui) 通過白細胞數量的顯著變化而表現出來。因此到醫院看病很多情況下需要化驗血常規,現在醫院血常規化驗多采用儀(yi) 器,常有20多項指標,在很多時候醫師往往首先關(guan) 注的是白細胞(WBC)是否改變。白細胞是一種非常特殊且重要的細胞,因此了解其相關(guan) 的知識非常重要。
   說到白細胞的變化首先是數量的變化。正常人白細胞總數在(4.0~10.0)×10^9/L。其實在這個(ge) 數值上下0.5×10^9/L,也可考慮大致正常,因為(wei) 這和人們(men) 的個(ge) 體(ti) 差異有一定關(guan) 係。成年男女一般都在這個(ge) 範圍內(nei) ,且性別之間沒有太大不同,但是兒(er) 童和嬰幼兒(er) 則*不同。新生兒(er) 出生時白細胞數量可達到(15~20)×10^9/L,在隨後的一周中可降至15×10^9/L左右,在2歲以內(nei) 可達到(10~12)×10^9/L,在5歲以下兒(er) 童也往往高於(yu) 成人水平,平均值在8×10^9/L左右,以後隨著年齡的長大,逐漸接近成人水平。
  其實白細胞還可以細分為(wei) 五種類型,使用儀(yi) 器或人工方法對這五類細胞分別計數,被稱為(wei) 白細胞分類計數。這五類白細胞中嗜中性粒細胞占50%~70%,淋巴細胞占20%~40%,單核細胞占3%~8%,嗜酸性粒細胞占1%~5%,嗜堿性粒細胞不超過1%。有關(guan) 白細胞分類檢查的相關(guan) 內(nei) 容將在後續的文章中介紹。
白細胞總數高於(yu) 10.0×10^9/L通常被認為(wei) 是異常,是被非常關(guan) 注的問題,這種升高既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我們(men) 可以不必擔心生理性因素造成的暫時性升高,但是不能忽視病理性增高。白細胞生理性增高往往有以下情況,如劇烈運動、體(ti) 力勞動、冷熱水浴後、酷熱和嚴(yan) 寒、紫外線照射、婦女月經期和排卵期、妊娠期(特別是妊娠20周後)、產(chan) 後、吸煙者、情緒激動、刺激、兒(er) 童劇烈哭鬧等因素都可導致白細胞數量增高。此外在安靜和放鬆狀態下較低、活動和餐後適當增高、下午較上午偏高,一天之內(nei) 的變化甚至可相差一倍,因此到醫院做血常規化驗應盡量保持在平靜狀態下,在相同的時間段內(nei) 檢查,其結果才更具參考價(jia) 值和可比性。
   白病理性增高非常重要,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ti) 病情進行分析判斷。急性細菌性感染白細胞會(hui) 迅速升高,而且和感染程度呈正比。例如患者常因感冒、發熱、咳嗽、疼痛等症狀到醫院看病,醫生多通過白細胞數量的變化初步判斷是否因細菌性感染而造成以上的臨(lin) 床症狀。白細胞升高往往意味著患者症狀因細菌性感染而導致各身體(ti) 器官和組織的急性或慢性的感染、炎症、組織損傷(shang) 等情況,因為(wei) 白細胞是一類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可以看作是人體(ti) 防禦係統的重要防線,當發生感染時,白細胞中數量zui多的嗜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會(hui) 迅速出現(表現為(wei) 白細胞數量的增多),吞噬入侵人體(ti) 的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ti) 。而且這種細菌性感染程度往往與(yu) 白細胞數量升高成正比。而白細胞不升高往往被看作是病毒入侵導致的感染,白細胞升高呈幅度較小、緩慢的狀態。此外各種組織損傷(shang) 、外傷(shang) 、手術後、急性失血、中毒、惡性腫瘤、急性中毒等白細胞也會(hui) 有明顯升高,但這要根據患者的情況和其他檢查手段進行判斷和分析。
   白細胞升高zui嚴(yan) 重的問題是造血係統的惡性腫瘤,也就是白血病,其白細胞常會(hui) 明顯升高,其升高幅度可以是正常人的數倍或數十倍以上。此類患者不僅(jin) 白細胞數量出現明顯改變,更重要的是其質量發生重要變化,大量幼稚細胞出現在外周血液中。白血病有許多類型,可分為(wei) 急性與(yu) 慢性,此時不僅(jin) 僅(jin) 要看白細胞數量,還需要做血塗片甚至骨髓穿刺檢查、流式細胞分析和分子生物學檢查才能確認。
當白細胞數量低於(yu) 4×10^9/L時被稱為(wei) 白細胞減少,但其臨(lin) 界值往往設定為(wei) (2.5~4)×10^9/L,也就是說低於(yu) 2.5時肯定考慮為(wei) 異常。白細胞數量明顯減少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長期接觸放射線、各種理化因素導致的中毒、腫瘤的化療和放療、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造血功能障礙等都會(hui) 導致白細胞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當然這些疾病的診斷還要依靠其他的檢查手段才能確定。    應該注意的是,當白數量明顯減少,特別是中性粒細胞低於(yu) 1.0×10^9/L時,非常容易發生感染、反複感染,且疾病治愈較為(wei) 緩慢,甚至可以引發敗血症,此時一定要引起患者本人和臨(lin) 床醫師的高度重視。
 

 

推薦收藏該企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