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診斷
1、肝組織學檢查證實為(wei) 原發性肝癌者。 2、肝外組織的組織學檢查證實為(wei) 肝癌。
臨(lin) 床診斷
1、如無其他肝癌證據AFP對流法陽性或放免法AFP>400mg/ml持續四周以上並能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及轉移性肝癌者
2、B型超生顯像可顯示直徑2cm以上的腫瘤,對早期定位檢查有較大的價(jia) 值;電子計算機X線體(ti) 層攝影(CT) 可顯示直徑1.0cm以上的腫瘤;放射性核素掃描 能顯示直徑3-5cm以上的腫瘤;其它X線肝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像對肝癌診斷有一定價(jia) 值。
3、影像學檢查有明確肝內(nei) 實質性占位病變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轉移性肝癌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者。
鑒別診斷
1、繼發性肝癌有肝外腫瘤表現,病情發展較緩慢,症狀較輕,AFP檢測一般為(wei) 陰性,確診的關(guan) 鍵在於(yu) 病理檢查和找到肝外原發癌的證據。
2、肝硬化若肝硬化病例有明顯的肝大、質硬的大結節或肝萎縮變形而影像檢查又發現占位性病變,則肝癌的可能性很大,反複檢查AFP或AFP異質體(ti) ,密切隨訪病情。
3、活動性肝病肝病活動時血清AFP呈短期升高,提示肝癌的可能性,定期多次隨訪測定血清AFP和ALT。
4、肝膿腫一般有明顯炎症的臨(lin) 床表現,腫大的肝髒表麵平滑無結節,觸痛明顯。白計數升高。超聲檢查可探得肝內(nei) 液性暗區。診斷困難時,可在超聲引導下作診斷性穿刺。可進行抗阿米巴和抗細菌試驗治療。
5、鄰近肝區的肝外腫瘤腹膜後軟組織腫痛,來自腎、腎上腺、胰腺結構等處腫瘤也可在腹呈現腫塊。超聲檢查有助於(yu) 區別腫塊的部位和性質,AFP檢測應為(wei) 陰性,鑒別困難時,需剖腹探查方能確診。
6、肝非癌性占位性病變如肝血管瘤,多囊肝,包蟲肝病等可用CT放射性核素血池掃描、MRI和超聲檢查幫助診斷,有時需剖腹探查。 常規診斷檢查
(一)甲胎蛋白測定:是用免疫方法測定產(chan) 生的胚胎性抗原,為(wei) 目前診斷肝細胞癌特異性zui高的方法之一,對診斷肝肝癌具有相對專(zhuan) 一性。對無肝癌其它證據,α-FP對流免疫電泳法陽性或定量>500ng/ml持續一個(ge) 月以上,並能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腫瘤等即可診斷為(wei) 肝細胞癌。
(二)血液酶學檢查:肝癌病人血清中γ-穀氨酰轉肽酶,鹼性磷酸酶和乳酸脫氫酶的同功酶等可高於(yu) 正常,但由於(yu) 缺乏特異性,多作為(wei) 輔助診斷。
(三)超聲檢查:應用B型超聲波檢查,可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所在部位以及肝靜脈或門靜脈內(nei) 有無癌栓等,其診斷符合率可達84%,能發現直徑2厘米或更小的病變,是目前較好有定位價(jia) 值的非侵入性檢查方法。
(四)放射性核素肝掃描:應用198金,99m锝,131碘玫瑰紅,113m銦等玫瑰紅,113m銦等進行肝掃描,常可見肝髒腫大,失去正常的形態,占位病變處常為(wei) 放射性稀疏或放射性缺損區,對肝癌診斷的陽性符合率為(wei) 85~90%,但對於(yu) 直徑小於(yu) 3厘米的腫瘤,不易在掃描圖上表現出來。 傳(chuan) 統的放射掃描儀(yi) 由於(yu) 分辯率低,掃描速度慢,且隻是靜態顯象,故漸被γ-閃爍照相機所代替。近年發展起來的動態顯象和放射性核素掃描(ECT)等新技術,可提高診斷符合率達90-95%。
(五)CT檢查:分辯率高,可檢出直徑約1.0厘米左右的早期肝癌,應用增強掃描有助與(yu) 血管瘤鑒別。對於(yu) 肝癌的診斷符合率高達90%。但費用昂貴。尚不能普遍應用。
(六)選擇性腹腔動脈或肝動脈造影檢查,對血管豐(feng) 富的癌腫,有時可顯示直徑為(wei) 0.5~1厘米的占位病變,其診斷正確率高達90%。可確定病變的部位、大小和分布,特別是對小肝癌的定位診斷是目前各種檢查方法中*者。
(七)X線檢查:腹部透視或平片可見肝髒陰影擴大。肝右葉的癌腫常可見右側(ce) 膈肌升高,活動受限或呈局限性隆起,位於(yu) 肝左葉或巨大的肝癌,X線鋇餐檢查可見胃和橫結腸被推壓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