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wei) 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幹燥成熟果肉。
【中草藥別名】
1、別名:
山萸肉,山芋肉,山於(yu) 肉,杭芋肉,杭萸肉,山萸,山茱萸肉,蜀棗,蜀酸棗,鼠矢,雞足,實棗兒(er) ,肉棗,藥棗。寇思,思益,萸肉,淨萸肉,於(yu) 內(nei) ,棗皮,芋肉。
2、商品名:
杭萸肉:為(wei) 產(chan) 於(yu) 浙江杭州一帶者。皮肉厚,色鮮豔,味酸濃,品質*,為(wei) 地道藥材。
山茱萸,又名山萸。為(wei) 各地所產(chan) 萸肉的統稱。以皮內(nei) 肥厚、色紅油潤、酸味濃、幹燥無核、潔淨者為(wei) 佳。
3、處方名:
萸肉,芋肉,於(yu) 肉,山萸肉,生山萸肉,酒山萸,炙山萸,蒸山萸,棗皮等。
生山萸肉為(wei) 原藥剝取果內(nei) 生用入藥者。
處方中寫(xie) 萸肉,芋肉、於(yu) 肉、山萸肉,棗皮均指蒸山萸肉。蒸山黃肉又名製山萸肉,製山萸、製萸肉,蒸山萸、蒸萸肉。為(wei) 生山萸肉置籠內(nei) 蒸至紫褐色再曬幹入藥者。補肝腎功效增強。
【形態特征】
落葉喬(qiao) 木,高達10m;樹皮灰褐老枝黑褐色,嫩枝綠色。葉對生,卵狀橢圓形或卵形,稀卵狀披針形,長5—12cm,寬約7.5cm,先端漸尖,基部渾圓或楔形,上麵疏被平伏毛,下麵被白色平伏毛,脈腋有褐色簇生毛,側(ce) 脈6—8對;葉柄長約1厘米,有平貼毛。傘(san) 形花序腋生,有花15~35朵,有4個(ge) 小型苞片,黃綠色,橢圓形;花瓣舌狀披針形,黃色;花萼4裂,裂片寬三角形;花盤環狀,肉質。核果橢圓形,長1.2~1.7cm,成熟時紅色或紫紅色。花期3月,果期8—10月。產(chan) 華東(dong) 至黃河中下遊地區,生於(yu) 海拔400~1500m的陰濕溪邊,林緣或林內(nei) 。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
【性味歸經】
酸、澀,微溫。歸肝、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