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燈心草的形態特征與地理分布
燈心草的形態特征與地理分布
更新時間:2011-10-24   點擊次數:2303次

【中文名稱】燈心草
【外文名稱】Common Rush
【別稱】燈芯草、藺草、龍須草、野席草、馬棕根、野馬棕
【形態特征】
燈心草,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莖橫走,密生須根。莖簇生,直立,細柱形,直徑1.5-4mm,內(nei) 棄滿乳白色髓,占莖的大部分。葉鞘紅褐色或淡黃色,長者達15cm;葉片退化呈刺芒狀。花序假側(ce) 生,聚傘(san) 狀,多花,密集或疏散;與(yu) 莖貫連的苞片長5-20cm;花淡綠色,具短柄,長2-2.5mm;花被片6,條狀披針形,排列為(wei) 2輪,外輪稍長,邊緣膜質,背麵被柔毛;雄蕊3或極少為(wei) 6,長約為(wei) 花被的2/3,花藥稍短於(yu) 花絲(si) ;雌蕊1,子房上位,3室,花柱很短柱頭3。蒴果長圓狀,先端鈍或微凹,長約與(yu) 花被等長或稍長,內(nei) 有3個(ge) 完整的隔膜。種子多數,卵狀長圓形,褐色,長約0.4mm。花期6-7月,果期7-10月。
【地理分布】
分布於(yu) *溫暖地區,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陝西;甘肅;山東(dong) ;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中國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dong) ;廣西;貴州;四川;雲(yun) 南;西藏。 燈心草的生長適宜生長在河邊,池旁,水溝邊,稻田旁,草地上,沼澤濕處。

 

推薦收藏該企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