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中科院研製出藻類“生長潛力”測量儀 進行藍藻預警
中科院研製出藻類“生長潛力”測量儀 進行藍藻預警
更新時間:2013-03-25   點擊次數:1141次


記者25日從(cong) 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成功研製出“藻類光合作用活性原位測量儀(yi) ”。該項成果在國內(nei) 實現了藻類“生長潛力”——光合作用活性的長期在線監測,對藍藻預警具有重大意義(yi) 。

  這項成果近日通過了安徽省科技廳組織的專(zhuan) 家鑒定。

  近年來我國大型湖泊與(yu) 水庫富營養(yang) 化日益嚴(yan) 重,夏季藍藻水華持續高頻次發生,如何治理及預防藍藻暴發廣受社會(hui) 關(guan) 注。

  中科院安光所項目負責人趙南京研究員介紹,藻類光合作用活性直接反映了藻類生長的潛能,通俗地說,就是藻類的“生長潛力”。“藻類光合作用活性原位測量儀(yi) ”采用激光二極管和LED作為(wei) 激發光源,通過控製不同光照強度,實現藻類在不同生理條件下的熒光激發,測量儀(yi) 獲取這些熒光強度數據並進行分析,表征出藻類光合作用的能力,從(cong) 而判斷出其生長趨勢。

  “藍藻會(hui) 不會(hui) 暴發,跟濃度和‘生長潛力’相關(guan) 。濃度高的藍藻如果已經處於(yu) 衰亡期,就不用擔心它會(hui) 進一步發展;即使濃度不算高,但‘生長潛力’較大時暴發的可能性反而很大。”趙南京說。

  該項研究成果具有體(ti) 積小、穩定性好、響應快,靈敏度和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可用於(yu) 湖泊、水庫、河流以及水源地等水體(ti) 藻類的長期連續在線監測。它對及時、準確地掌握我國湖庫水環境變化信息,增強水華災害預測能力,保障飲用水安全,降低水華災害造成的損失具有重要的實用價(jia) 值,並能夠為(wei) 製定保護水環境的重大決(jue) 策和長遠規劃提供及時、準確、可靠的監測數據和技術支撐。

  據了解,目前這套儀(yi) 器已在巢湖持續運行。

 

推薦收藏該企業網站